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采展示
一个老报人的担当人生
——记老共产党员、《黄冈日报》原副总编袁志学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发布时间:2021-04-23作者:沈小丽、望翰林、李金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当全国人民开展“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活动之际,在黄冈市委老干局的帮助下,3月18日,我们“读懂中国”活动小组一行走进花开满园的黄冈日报社大院,对一位有着近7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近40年办报经历的老报人进行访谈,亲身聆听他为党办报的奋斗历程,感悟一名老共产党员的担当人生。

  他叫袁志学,生于1931年4月,今年是他九十诞辰。袁老是湖北黄冈县(今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人,与党的先驱陈潭秋同乡。1949年5月参加革命,195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开始在罗田县办报,直到1991年从《黄冈日报》副总编职位上离休。

  那是一个连日阴雨后充满阳光的上午,我们来到袁老的家。早已在家等候的袁老把我们迎进他那摆着张小小的茶几,和几张陈旧的沙发组成了一间朴素而温暖的客厅。一阵寒暄后,袁志学老人端坐于有些年数的滕椅上,带我们一起走进他过去难忘的岁月。

  矢志革命,筹粮支前

  袁老自幼好学,但由于家境贫寒,14岁的他被送到浠水上巴河一家杂店做学徒。在学徒生涯中,袁饱受东家欺凌:没有工资,而且挨饿挨骂是家常便饭。一年后他逃离杂货店回到了家乡,坚决要求读书,求翻身。父亲送他去上学,并给他取名“志学”。袁老读完小学后考入了黄冈中学。那时正值刘邓大军进入黄冈境内,袁老亲眼目睹解放军纪律严明、如亲人般对待百姓,回忆起在做学徒时的遭遇,他心中油然萌生了参加革命的坚定志向。

  这一天终于到来。1949年5月,黄州获得解放。当时袁老就读的黄中停办,一天他在学校门口看到黄冈革命干部学校的招生宣传,他立即找到黄州区委书记张起,表达自己要参加革命的急切愿望,并得到张书记的当场同意。在拿到介绍信后,他当天步行四十余公里赶往远在浠水的鄂东革命干部学校报到。

  入校不久,解放军大军南下进入浠水,大部队的到来使部队粮食补给非常紧张。袁老知道这一情况后内心焦灼,总觉着不能让我们的人民子弟兵饿着肚子打仗。于是他自告奋勇参加支前工作队。组织同意了袁老的请求,任命他为副组长,带队到浠水三店乡做筹粮支前工作。袁老和队员们向乡亲宣传支援大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动员富户大户粮食捐款。尽受征粮困难重重,吃苦受累,但他从不退缩,毫无怨言。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信念,一定要给亲人解放军在前方吃饱饭,好打胜仗,解放全中国。

  做党喉舌,纾企危困

  1953年,在罗田县委宣传部工作的袁老接到县委交给的新任务,创办《罗田报》。袁老深知党报是党的喉舌,也是党和群众的联系联系的纽带,其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当时组织组织任命袁老任为副主编,另调集了五六个干部,业务都不熟,印刷条件也极差。即便这样,他还是毅然调起这副重担,边干边学,摸索出报。他常年带头下乡采访,身背照相机,一个挂包,一把雨伞,翻山涉水,踏遍罗田大多数乡村,采访新闻信息和先进典型,交流先进经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那时头天白天骑车采访,夜晚写稿,第二天编辑、排版、校对,深夜排成铅字版印刷,熬到天亮时才印完报交邮,与读者见面。就在这期间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在罗田县的办报工作表现出色,1960年7月袁老被组织调到黄冈地委机关报——《黄冈报》(今《黄冈日报》)担任编辑。对这样一个更大的担子,袁老丝毫不敢懈怠。为了做好地委的喉舌,袁老全力以赴。从此他经常到各县采访、参会,十分忙碌。对编辑出版报纸,他回忆说:“那时经常熬夜,编稿斟字酌句,排版精益求精,不断推敲,反复修改。”为此袁老在报社得了一个绰号——“袁爱改”。对此他不觉得难堪,反而认为这是同事对他办党报高度负责的认可。因为熬夜多,积劳成疾,以致忙到吐血,肺结核也复发不得不住进医院。

  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报社开始走上“以厂养报,自负盈亏”的发型发展之路。为寻找报社转型的出路,身为副主编的袁老跑遍黄冈各地联系广告业务。在此过程中,袁老听说有许多企业产品质量好,但由于信息闭塞,产品积压销不出去。他愁厂家之愁,回来后向报社党委汇报,提议制作精美的彩色广告画册,面向全国介绍推销黄冈名优产品,帮助厂家纾困解难。党委讨论后一致决定,制作一本《鄂东产品》彩色广告画册,由袁老牵头承包实施。

  为了完成这一艰巨任务,袁老深入各县召开名优产品企业厂长会,宣传印刷精美广告画册的好处和作用,并与一百多家著名厂家签订广告画册的画页制作合同。此后袁老组织报社摄影、美术、绘画专业人员到这些厂家去实地拍摄名优产品的彩色照片。然后袁老亲自设计画册版面,经《深圳特区报》介绍,交与香港印刷厂商订合同印制。在制作过程中,报社中层以上干部轮流到深圳去做校对画册工作,顺便参观特区,开拓改革开放的视野。

  在袁老牵头的专班努力下,仅用半年时间,黄冈第一本精美的彩色广告画册——《鄂东产品》终于面世。在春季广交会上向全国和外商首发,各厂家取走后也自行散发宣传,当时震动很大,对推销鄂东名优产品起到了很大作用,得到经委和许许多厂家的赞誉。为此报社也收获了转型发展的第一桶金。那年,报社破天荒地盈利三十多万元。

  请缨盖楼,为报留才

  八十年代中期,国家对报业管理体制也进行了深刻地改革。报社没了国家的补贴和支持,运作一时举步维艰。由于缺乏资金,报社住房问题凸现,一批有大专文凭的编辑记者,挤在破旧的没有卫生间的集体宿舍,落雪下雨还要查房躲避,害怕危房倒塌。为此一些人准备跳槽,报社面临着人才流失的严重危机。

  于是,袁老向报社领导提出用卖画册赚来的钱盖宿舍楼,以解决年轻采编人员的住房急需。对袁老的提议,党委迅速讨论通过,决定建楼并由袁老负责这一工程。为了保证建房质量,遵照当时政策,请设计院制作了新式楼房的设计图纸。在施工过程中,袁老亲自作“监理”,一心扑在工地上,解决建房中的各种问题。

  1987年,这栋32套设施完美的“画册楼”终于胜利落成。袁老又征求多方意见,草拟分配方案,召开报社大会,将新楼房的钥匙发到三十名年轻编采人员手中。袁老自己和报社领导却仍住在旧房中,直到十后才住进现在的楼房。

  “那楼还在住人。”袁老带我们到阳台上看他那建起的住宅楼时边指边说。在他的话语之间,我们分明体现会到心里那种极大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笔耕报地,心系伟业

  从1980年开始,袁老任《黄冈日报》副总编直到离休。在副总编的岗位上,他一直像老黄牛般勤恳地耕耘。他以“原野”的笔名写过多篇“评论”,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他的多篇“好新闻”、“总编论文”在新闻战线评比中,获得多项殊荣。2019年袁老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还获得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的荣誉证书。

  1991年袁老离休了,但他并没有放下自己的笔。“看到国家强大了,社会变好了,美好的生活让人总想要写点什么。”为此,袁老依然经常写稿投给自己办了一生的报纸。由于爱好中华古诗词,他便向学写古典诗词发展,参加诗社,和一批写诗词的老朋友唱和交往,并出版了四部诗词和文集。在这些诗词和文集中,有他对过去艰辛奋斗历程的回忆,更有对现在美好生活的讴歌。

  在离休生活中,除了写作,看报纸和电视新闻也是袁老每天的“必修课”。脱贫攻坚,抗击疫情,以及当今的中美关系,都是他关注的焦点。他虽至耄耋之年,但谈起党和国家大事来都不逊年轻人。特别是当前正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袁老非常关心,他认为学习党史意义重大。他还一再叮嘱我们青年大学生,一定要学好党史,了解党、拥护党、坚定跟党走,这样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前途。临别前,袁老还把最近写的一首有关党史学习的诗赠给我们。

  重温党史有感

  百年奋斗凯歌扬,民富国强重史纲。

  几代领航筹秒策,九州合力奔康庄。

  创新时代启航线,发展科技添智商。

  全党为民谋幸福,前程锦绣世无双。

  袁老作为老一辈革命者、老党员的普通一分子,用他的行动向我们生动地演绎了他们那一代对党、对国家、对民族的担当。正是由于他们的担当,才有中华民族从积弱积贫向站起来再到富起来的伟大转变。

  致敬袁老!致敬先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