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采展示
书柜里的初心
来源:黄冈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时间:2021-11-25作者:胡海山

   初春时节,我挎着心爱的“单反”,路过大院门口,门卫说:“老胡,你又到公园去‘拈花惹草’”。我笑了笑说,我到公园去转一转,为我的《报刊剪辑》找点摄影素材。门卫说:“你又要出书了”。我说这不过是我的一点爱好而已。

  乍到这山水如画的遗爱湖公园,如入梦境一般。走近刚刚含苞怒放的几株海棠旁,看到一群俏丽多姿的女子正在笑哈哈地用手机拍海棠花儿。我暗地窥测、对焦、按着快门,咔嚓一声:好的!“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

  在公园辗转几处,又拍了几张梅花、海棠照片,满载而归回家,放下“单反”后,从书柜里拿出《大江东去—苏东坡在黄州》一书。仿佛当年苏东坡在杂花满山的春日里,海棠更显得逗人喜爱,真是“海棠一株春一国”。苏子谪居黄州后,住在定惠院,很喜欢海棠,更喜欢这株嫣然一笑竹篱间的“绝艳”,他见园中海棠千娇百媚、争娇斗艳,诗兴大发。立即饱蘸浓墨、神笔一挥,立成《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贵也》一首,让人看过都赞赏!

  躺在书柜里的《报刊剪辑》恰好有一篇原载在《黄州晚报》1988年12月18日第五版的自叙散文《苏子圆“海棠梦”》,仿佛苏轼就在我眼前欣赏起海棠花,那不是一株花,倒是一位天姿艳丽的女子,脸腮浮着酒晕儿,翠袖卷着红纱儿,孤寂地站在野花丛中,向他嫣然一笑。类似这些书籍,书柜里多得不胜枚举,它们是我的工具书,在我的写作生涯中,很多灵感都来自这些工具书。

  上世纪60年代之初,正当我上小学之季。一次,语文老师叫我到新华书店买一本《新华字典》,以便查找生字。放学回家后,我找母亲要钱去买这本字典,但是由于家里境况窘迫、手头拮据,哪有钱买字典?可母亲说,家里再穷也要给我买本。话音刚落,母亲就把平日攒积的5个鸡蛋给我拿去卖了一块二角五分钱,才换回一本《新华字典》。从那以后,这本字典一直是我上小学、初中和中专的必备工具书。

  顾名思义,工具书就是专为读者查字义、词义,字句出处和各种事实而编纂的书籍,如字典、词典、索引、历史年表、年鉴、百科全书等,也就是相当于互联网上的“维基百科”。

  既然这本《新华字典》来之不易、弥足珍贵,那么,我就在1968年3月应征入伍之前,把这本字典和其他书籍,收藏在一个木箱里,好好的保存起来,说不定将后能派上用场。

  然而,我在部队服役3年后,探亲回家的时候,打开箱子一看,这本字典不见了,就问母亲谁拿去了?母亲唠叨了半天,说:“那本字典是你外甥拿去了,你用字典,外甥拿字典都没有错,再不要提这个事了”。是呀,母亲说得对,收藏的目的在于应用。

  现在,提起这件往事,已经时过境迁了。不过,在我家书柜里,像这样的收藏,已经是包罗万象,数不胜数了。除了新添加的辞海、词典、句典、字典之外,还有保存完好的《毛主席诗词注释汇集》、《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注释》、《中国成语典故》、《历代诗词名句赏析》、《古今楹联选集》、《鲁迅文集精读本》、《中华民族杰出人物》、《鄂东文化名人评传》、《黄冈文史资料》、《苏东坡黄州作品全篇》、《美学原理新篇》、《中华对联》、《唐诗鉴赏辞典》、《中国文学史》、《环境科学大辞典》、《中国环境保护全书》上下册,一应俱全,尽收眼底。

  当然啦,值得一提的是,书柜里有一本《小小画廊》专辑,是我早年从《学习月刊》上剪贴下来的。

  在这本《小小画廊》里,记载着中国书史(壁画稿片断)。如公元九世纪我国发明的雕版印刷,这个雕版是将许多文字刻一块板上,稍后又有了毕升活字印刷术,这个印刷术的发明,使出版专业化了,北宋刻书的有官制、坊刻和家刻。这时期市民文化活跃,小说和戏典唱本流行,书籍得到进一步普及。明代两万卷的《永乐大典》和清代汇集古籍而成的《四库全书》,都是我国最早的百科全书式鸿篇巨著,代表了古代书籍发展的水平。

  又如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印刷术传入我国,书籍生产的质量和速度大为改进。“五四”运动时,进步人士创办了各种报刊,传播新文化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准备。

  还如解放以后书籍出版事业空前繁荣,不仅有各种学术专著,普及读物尤其兴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微型图书、电脑、声相、动漫、资料等新的图书形式,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预见今后人类积累知识传播思想,将会有更新更美的形式。像这样具有继承与创新的“小小画廊”,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激活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在这个书柜里,还有我收藏的50年前学生照、部队教导连学员毕业照、捧读《毛泽东选集》、北京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八达岒和武汉长江大桥照,与战友举办连队黑板报、游览大连黑石礁、星海公园照和瞻仰辽沈战役纪念塔照......

  其中,有一张5人合影的照片,是怎么一回事?还得从头说起。那是1976年初,我的所在部队里,有4位江苏籍战士,他们即将摘下帽徽和领章,复员退伍回乡务农,可他们主动向部队请战,主志复员不回家乡,到祖国最需要的、条件最艰苦的新疆、西藏去安居乐业。部队很快批准了他们的请战书,并由部队政治处牵头组织事迹报告团,准备在团、师、军部作巡回事迹报告。

  同年三月,我复员回到地方后,被安置在黄冈地区电力制杆厂当工人,一干就是4个年头。一次,我偶尔从书柜里拿出第一本《报刊剪辑》。翻开首页一看,原来有我在1980年《黄冈报》上剪贴的《收回水泥袋》、《将来要当发明家》、《他们都是“活雷锋”》和《补筲箕》等“火柴盒”和“豆腐块”。由此“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接力中,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绚丽篇章。

  从1981年到1996年,是我从企业到行政再到事业单位15年的历程。

  那是1988年5月,原黄冈地区教委给我补办的1965年12月至1968年7月,在英山农业技术学校学制三年的农学中专毕业证书;1988年7月,中共黄冈县委党校给我颁发的党政管理干部中专毕业证书;1996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为我颁发的政治教育专业专科毕业证书。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这些毕业证书,足以印证了人生总有出彩的机会。

  1996年5月,黄冈撤地建市后,我从事业单位调到黄冈市环保局办公室工作,一干又是30多个春秋。

  30多年以来,笔耕不缀、著书立说,从“火柴盒”、“豆腐块”到“大块头”文章,消息、散文、故事、游记、言论、论文等,共撰写上百万字的环保稿件。其中,被央视《东方时空》、《人民网》、《中国环境报》、《中国旅游报》、《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台》、《楚天都市报》、《黄冈日报》、《鄂东晚报》和《楚天声屏报》等十多家新闻媒体和数家杂志采用稿件有上千篇,其中许多作品先后在各级获得一、二、三等奖项。

  2005年10月,我的一篇力作《人大发出权威声音》,荣获湖北省“十五”环境新闻一等奖,并在“湖北环保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

  2007年6月,由于我在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中,积极组织并指导当地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工作,成绩显著,被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授予第四批“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并颁发表彰证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说的就是这个理儿。本人利用在职余年,将1996年至2006年的10年,与环保有关作品,梳理编成的《碧野采风》一书。其中第七辑“历史撷英”和第八辑“纵情山水”,大都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激活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就连《碧野采风》的第四辑“环保论丛”和第五辑“工作思辨”,也以旁征博引、画龙点睛的手法,总是给人以思想启迪、精神激荡。

  一次,我在遗爱湖公园散步路上,偶尔碰上了我的老同事、老搭档牛德华。他对我说:“你送给我的《碧野采风》一书,我从头到尾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接着,他又称:“这本书把黄冈建市10年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表述得淋漓尽致,让人看了后受益匪浅、记忆犹新,真是一本好书。”我说:“你过奖了,这只不过是抛砖引玉”。

  到了2010年4月下旬,我参加了湖北(武汉)台湾周组织赴台环保考察活动。在为期6天的考察中,我跟随黄冈环保考察团一行,先后考察了台湾8个县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考察结束后,我把从台湾带回大陆的100多张景观照和景点介绍资料,和撰写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台湾生态文明建设印象与启示》的一篇文章,复制成一本书,收藏入柜,以作纪念。同时,还在《黄冈日报》上发表了这篇文章,以飨读者!

  同年8月份,我接到组织部门办理退休手续的通知,办完退休手续后,我被正式返聘在本局机关和事业单位,一干又是8个年头。8年来,在“创模”办工作期间,我一手策划编印了小学高低年级和初中(全册)的《环保知识读本》30000多册,并免费发放到全市各中小学校的学生手上。

  从2019年起,我正式辞聘休息。

  有人劝我:“这把年纪了,是该好好休息了!”可我常用东晋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诗句,勤勉学习、发奋自强、珍惜时光、有所作为,继续发挥着余热,像落日的余晖一样,释放出漫天霞光!

  2015年12月,我撰写的《在纪律上“不越雷池一步”》的论文,在中央纪委驻环保部纪检组主办的“党风廉政建设大家谈”主题征文活动中获三等奖,并颁发荣誉证书。

  2018年,我的作品《房改,圆我环保安居梦!》,在中共黄冈市委老干部局开展的“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专题征文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并颁发荣誉证书。

  同年2月,黄冈日报记者贺正文、汪欢采编发表的题为《笔耕不辍的“老环保人”》的长篇通讯,被黄冈日报社评为“模范通讯员”,并上了光荣榜。

  2019年3月,我采写的作品《节日消费应简约适度》,在《黄冈日报》上发表后,被黄冈日报报社评为好新闻三等奖。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我一边居家隔离,一边连篇累牍地向市委老干局网站投稿。其中一篇题为《从历代民本思想中汲取力量》的稿件,引用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和《习近平用典》敬民篇及《三十讲》的经典名句。从中不难看出,习总书记“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的清新朴质的话语,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扉!

  值此建党百年之际,我撰写的《赶考,答好时代的答卷》的文章,登录在市委老干局网站。不言而喻,在新的赶考路上,要向人民、向历史、向时代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向老干局网站投稿的同时,市生态环境局老干科科长钟梦华,还专门为我们退休干部订阅了《当代老年》杂志。这本杂志是湖北省优秀期刊(月刊),让我一直爱不释手、过目不忘,并以局机关老干支部宣传委员的名义和身份,凭着自己的业余爱好和兴趣,对近年来特别是2021年以来,已经看过的老年杂志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将杂志上与党史学习教育有关的《追寻红色足迹 铭记百年党史 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重温镌刻红色记忆的片片热土》、《黄河岸边追寻毛主席足迹》、《毛泽东的几方印章》,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和英烈的家书信件、《丹青绘盛世 墨韵颂祖国》、《翰墨丹青绘盛世 浓墨重彩颂党恩》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喜看脱贫攻坚新成就”》的老年书法绘画、摄影艺术作品,以及《黄冈日报》选登的“我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作品”等文字图片,都一一剪下来,贴在纸上,装订成册,收藏入柜。

  除此之外,我还把黄冈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将领、爱国人士、科学巨匠、经济学家、专家学者等先进事迹,梳理编成了21首“打油诗”,作为伟大建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旨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再者,我又把黄州遗爱湖十二大景区的虫鸟花草、树木景观、水轩亭榭、诗词碑林、拱桥栈道、楼台走廊和东坡赤壁文物等数百张照片,以及港澳台、井冈山、韶山、南京、延安等地的留影,汇入相册,以供欣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一个百年大党的历史,是学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因此,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