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采展示
程仪:把初心刻在三尺讲台上
来源:发布时间:2023-02-20作者:

  2月6日,春寒料峭。

  浠水县史志研究中心会议室,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从随身携带的一个洗得泛白的帆布包中,缓缓拿出手写讲稿和边角翘起的笔记本,笔直坐定后,他环顾四周,以“历史潮流话斗争”为题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老人名叫程仪,是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的退休干部。他说话中气十足,神采飞扬,对党的历史如数家珍,信手拈来。尽管听课学员不到20人,他依旧精心准备了大半个月,手写的讲课稿足足有22页。 

  程仪今年75岁,从事党史宣讲20年,授课900余场次,手写讲稿40余本,听众数万人。他致力于挖掘黄冈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在宣讲党史的过程中,成为一部地方党史的“活教材”。

锤炼

  程仪的家在浠水县乡下,装修简单的两层小楼收拾得井井有条。满满六大架子书,是家中最值钱的“家当”。书架上,“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初中毕业回乡后,程仪在村里大队小学当老师。1970年,他担任浠水县梅河公社青山大队第二生产队队长。

  白面书生下地干活儿并没有难倒程仪,不到半年功夫,犁田打耙、割谷插秧,他样样农活拿手:皮肤晒得黢黑,一手老茧,手掌在身上轻轻一划拉,居然能刮出几道划痕。两年多勤扒苦做终获丰收:生产队各项农业生产指标均能超额完成,粮棉油连续增产。

  1972年,程仪信心满满地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在支部党员大会和社员大会上,他没等来自己的入党宣誓。生产队社员们打抱不平:“你的工作我们都很满意,各方面表现也不比别人差,这次入党怎么没有你呢!”

  程仪却笑了:“咱们过年时打糍粑,糯米饭蒸得软,放在杵臼里打几下就成了糍粑。我这个糯米饭可能硬了点儿,要多捶捣几下才好吃啊!”

  没有考验,怎能成长为一名合格党员?程仪并不气馁,反倒一门心思扑在农业生产上。

  浠水县夏收作物以油菜和小麦为主,品种改革后生产队种了20多亩甘蓝型油菜,因缺乏技术产量低下。程仪整天扎进油菜地,向技术人员请教,反复试验,终于找到原因:必须解决土壤缺硼的问题。

  第二年,生产队的油菜长势喜人,果实饱满。20多亩油菜产了近2000公斤籽,除了完成国家计划收购任务外,每户农民分到了几十斤菜油。那段时间,家家户户用新鲜的菜油炸拖面、馓子,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气味。

  1972年12月24日,程仪永远记得这个日子:他终于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1991年,程仪被调到黄冈市委党史办工作。彼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他的不少同学下海经商掘得一桶金,也劝他放弃这个“冷”部门下海。程仪却拒绝了,他在日记本中写下:我是一名党员,只有在“浪打天门石壁开”的考验中才能变得更加坚定,在“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砥砺中变得更加坚强。

传承

  立春,程仪乡下家中小院里,一株红梅含苞待放,他拿起镰刀,砍下几枝送给来访的客人。

  程仪喜欢梅花,那股经历寒冬淬炼后的清香,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人生只有经过很多‘不容易’的磨难,才有可能进入比较‘容易’的境界。”程仪说,自己这份不服输的倔强劲儿,就是来自父亲的言传身教。

  程仪的父亲是个农民,身世坎坷,但从不怨怼。他清晰记得父亲的教诲:“要给后人留个样子。”唯有勤奋刻苦,方能成就一番事业,这对他的为人求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被调到市委党史办工作后,程仪对党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看到好书或者句子,他必做过硬的笔头“笨”功夫——将书本一字一字抄写下来,内化于心,形成讲稿的好素材。书柜里,整整齐齐摆放着40余本手抄笔记本,其中一本记录着“1962年”。

  2001年,正值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程仪开启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授课:为全市宣传系统干部讲授党史。他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查阅资料,向前辈请教,手写了两万多字的讲稿。课堂上,他各种史料信手拈来,旁征博引、生动活泼的讲课风格备受好评。

  生于农家的程仪只会说浠水方言。为了方便学员们听课,2004年,56岁的他开始学习普通话,为此“很花了一点功夫”:抄写古诗词,并注上拼音,一得空就拿出来练习,每天跟着中央电视台播音员逐字学习发音。也在这一年,程仪开始学习电脑,并通过自学制作PPT。

  程仪的外甥女吴秀琴说,年逾古稀的舅舅花了半辈子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著书立卷,辛苦而寂寞。退休之后,本以为他可以清闲下来,含饴弄孙,没想到更忙了。

  2006年,得知湖北红安干部学院急需一批党史专家讲授党史课程,程仪一口答应担任兼职教授。拖着清瘦的身躯,风雨无阻地奔波于黄州与红安之间,为省内外的青年干部讲授党史。他乐此不疲,一干又是17年。

  2020年,程仪的老伴不幸去世,他常常夜不成眠。但父亲的教诲让他不甘消沉,把对故人的思念诉诸笔端后,他迅速调整好状态,又精神抖擞地走向宣讲台。

  受父亲的影响,程仪的小儿子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初心

  “敢于斗争靠勇气,善于斗争靠智慧。中国共产党的勇气从哪里来?”

  一开课,程仪就对浠水县史志研究中心的年轻干部们发问,引来学员们的热烈讨论。从“烛之武退秦师”的典故到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史,一堂半个小时的课程,让人印象深刻。

  “一碰到他讲课,再热闹的课堂都能安静下来。”负责教学工作的市委党校教务处主任张祺说。

  秘诀在哪里?程仪得意地笑了:要想站稳党史宣讲台,得从课程主题、授课策略上用巧劲儿——

  “历史资料挖掘得怎么样?受众能不能听懂并接受?表达方式是否可以改进?”每次宣讲前,程仪会问自己这些问题。他坚信,好的宣讲必须有独到的思考和见解,靠内容打动人、吸引人。

  为精准编写党史材料,程仪的床头堆满了各类文献参考资料,枕边常年放着纸笔,半夜醒来,灵光闪现,他立马翻身,拉亮台灯,记下对党史的新感悟、新体会。

  他将革命烈士的诗篇作为生动教材,让学员们在诗歌的美学熏陶中感受红色理想的教育。

  在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宣讲时,程仪用通俗的语言重点讲解党的奋斗史、辉煌成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在向青少年学生宣讲时,多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剖析不为人知的细节,与孩子们互动聊治学谈读书,引领娃娃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

  黄冈是一块红色热土,革命历史跨度长、内容繁杂。怎么让听众在有限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他反复琢磨思考,把黄冈革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归纳为一组数字,让人耳目一新,易于接受。湖北红安干部学院干部田海感叹道:“程老师已经70多岁了,但他不辞辛苦,每次都精心准备,听他的课让人感觉激情飞扬,十分解渴!”

  程仪却说:“我是老党员,党和国家培养了我,理应发挥余热,为党的事业多多出一点力。”

  20年来,程仪为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党政干部、基层群众、青少年儿童授课900余场次,2022年被评为全省基层理论宣讲个人。

  “我虽是一滴水,但终究融入了潮流。那腔热血不能凉下来,那颗初心也要始终保持下去。”在一本泛黄的日记本中,程仪记下了这样的一段话,他表示会继续坚持讲下去。

  窗外,小雨淅沥,院里的红色的梅花在雨中显得格外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