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栏
鄂东抗日挺进队的成立与改编
来源:黄州区委办公室退休干部发布时间:2016-07-27 作者:范之良

老干部讲好中国故事,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

 

鄂东抗日挺进队的成立与改编

范之良(黄州区委办公室退休干部)

 

鄂东独立抗日游击第五大队,是中国共产党直接组织和领导的一支鄂东人民抗日武装。它的前身是“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

这支人民抗日的武装,从成立以后,即高举抗日救亡之旗帜,独立自主地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打击敌伪顽,在鄂东人民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937924红二十八军黄冈便衣队长、鄂东党组织负责人汪少川,率一支便衣队从黄安七里坪到黄冈,向漆先庭等传达了上级关于国共两党建立统一战线决定。

1938年元月中共湖北省委从黄安七里坪迁到武汉,为“保卫大武汉”积极动员群众发动广泛的游击战争,立即派刘西尧、陈景文、张明来到黄州,秘密建立了中共黄冈中心县委。刘西尧任书记,张明任组织部长,秦镜湖任宣传部长,黄德钦为委员,陈景文任秘书。中心县委的成立,即以“各界抗敌后援会”的合法名义,以黄州六中(即现黄冈中学)和黄冈中心小学为重点,发动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秘密发展党的组织。

2月,去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学习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漆先庭、石坤山、林少怀三人,经省委介绍,回到黄州会见了刘西尧同志,使黄冈城乡两团火种汇合,实现了党的统一领导,为黄冈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的准备工作打下了基础。

4月,原红二十八军交通队长张体学奉命到黄冈,参加中心县委与刘西尧等同志一起着手筹建抗日游击队的工作。六月,中共鄂东特委成立,副书记方毅率丁宇宸、赵辛初、蒋立、姚烈、王表等到黄冈,加强了黄冈党的领导力量,为成立抗日武装,配备了政治和军事领导干部。黄冈地方党组织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党员人数由抗战开始进的七八个人,发展到六百多人。

同年6月,日寇飞机开始轰炸鄂东首府黄州,武汉沦陷迫在眉睫,黄冈也即将成为敌后。遵照省委建立人民武装,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的指示,黄冈中心县委于72122日,在贺坳孙家细屋召开了扩大会议。鄂东特委委员、中心县委书记刘西尧主持会议,方毅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号召共产党员紧急行动起来,带头当兵,利用各种关系和社会力量,筹枪筹粮筹款;在敌人将要占领的地区发展党的组织,为迅速组织一支鄂东人民的抗日武装力量而斗争。

1023,黄冈沦陷。而就在这一天晚上,鄂东抗日挺进队在贾庙张家山宣告成立,张体学任队长。部队虽说只有二三十人,一二十条枪,但其成员十之八九是共产党员,他是鄂东人民武装抗击民族敌人的希望。

为了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部队的合法存在,减少阻力,开展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解决给养问题,12月,中共鄂豫皖区党委负责人戴季英与国民党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谈判,达成了协议。在保证我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部队抗日行动独立自主的原则下,将鄂东抗日挺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十一集团军独立游击第五大队”。

挺进队改编后,部队迅速发展到一千三百多人。大队长张体学,大队副丁宇宸,政治处主任文祥,副主任、副官处长孙侠夫,供给处长郭力(姚烈)。为了加强党、政、军的统一领导,鄂东特委根据上级指示,成立了鄂东军政委员会,书记方毅(谭希林、刘西尧先后继任),副书记刘西尧,张体学、文祥、陈景文等为委员。

193811月,挺进队在李家山学习整训期间,方毅率领一个中队,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袭扰了淋山河日寇据点,打响了黄冈沦陷后抗日的第一枪。3月,五大队一部到冈麻各敌据点周围,开展游击活动,袭击骚扰敌人,为开展地方工作打开了局面。从此以后,五大队控制或基本控制黄冈一、二、三、四区,以及麻城四区和白果南、汉麻公路以东的广大农村。

为了扩大游击区域,并同鄂东的另一个抗日武装——新四军第六游击大队取得联系,副大队长汪进先、吴林焕(五大队成立后调来)率领五大队一个中队,深入陂孝敌后,同六大队配合作战。5月间,消灭了驻黄陂蔡店的伪八军李汉鹏的军部;7月,击溃了伪二十五师赵光荣部;不久,五大队又以两个中队配合六大队在东阳港打击了伪二十一师杨希超部。几次战斗,共歼伪军二千余人,缴获甚多。国民党五战区的报纸对此也作了报道。

人民抗日武装在战斗中不断成长壮大,至1939年上半年,五大队发展到十一个中队(其中一个机炮中队),加上大队机关、医院、宣传队、通讯排等,官兵共达一千三百多人,拥有步枪一千多条,轻重机枪二十二挺,八二迫击炮二门。不仅打击了敌寇在鄂东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各县群众,而且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种子,为建立巩固的鄂东抗日民主根据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